我只想低調賣一賣


這間房我不想讓太多人知道在賣

這是某位客戶見我第一句話。他是上市公司高階主管,也是附近知名住戶。說要賣房,但條件很清楚:不放網路、不貼公告、不讓鄰居知道。

「有緣人來就好」他笑著說。

你可能覺得這種要求很少見,但實際上,我每年都會遇到不少類似的屋主,像是醫師、律師、公職、藝人等身份敏感者、家中有分產、協議尚未公開的狀況,又或者只是單純不想被打擾而已。


為什麼這麼多人「想低調賣」?

其實這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心理及現實共同作用的結果:

  • 情緒上不想被干擾:賣屋這件事,本就需要心理準備
  • 不想引發家族不安或鄰里議論:特別是長輩尚在、不想兄弟姐妹提前動作
  • 怕市場壓價:某些身分曝光後,買方容易認為「你急賣」

這些都合理,也值得被尊重。但你需要知道的是——你保護了隱私,也可能同時犧牲了價格與效率


三種「安靜售屋」常見做法

  • 私人仲介名單銷售
    屋主只願意簽給三、五位熟識、有信任感的仲介,會跟仲介強調要低調賣屋。所以這些仲介會私下把售屋資訊傳給自己手上的口袋買方,但不會上網、不會在社群公開。優點是,可以篩選買方、保密性高也避免被打擾;但缺點是,物件能見度很低,議價空間往往也較被動。
  • 地下委託
    這類屋主更保守,甚至不願意簽約,除非仲介現在就有買方可以帶來看,否則不必多談。很多屋主會說,不是不能賣,只是現在先不要公開,真的有買方再來談。優點是,當真是保密到極致,幾乎不會有任何人知道你想賣房;缺點是,成交機會幾乎只能靠運氣,連仲介都難以操作或推廣。
  • 僅開放「看得順眼的」仲介推廣,設定訊息過濾機制
    屋主願意簽約,也願意讓仲介推,但會設下很多條件,例如,不能曝光室內照片、不能提到屋主背景,甚至只有經過屋主篩選過的買家才能來看屋。
    優點是,保有選擇權與尊嚴;但缺點是作業成本高、可能流失潛在客戶。


安靜售屋的三大風險,你可能沒想到

  • 價格失真
    當市場訊息不公開,買方難以比較,報價容易從低點試探。若沒有對等資訊,很難談出合理價格。
  • 成交時間拉長
    沒人知道你在賣,買方得靠緣分才能遇上。若資金或稅務有時效壓力,會錯過最佳出售時機。
  • 仲介投入度低落
    當一間房子無法宣傳、不能刊登、條件太多,仲介的主動行銷力道也會受限,自然成為「被動配案」的選項。


什麼情況「真的」適合低調賣?該怎麼把控?

雖然前面說了安靜售屋的風險,但還是會有客戶希望可以低調售屋,此時就可以評估一下自身的情況,你是否不著急賣,所以有時間成本的優勢呢?還是說,本身資源廣度夠高,像是身處醫界或律師圈,有極大機會可以觸及潛在買方;又或者,有沒有可以信任的仲介,而且這個仲介非常擅長私售推案,還能幫你精準過濾呢?

其實,如果真的要安靜售屋,也不想花太多心力在關注怎麼低調賣、還要能賣出去的策略外,還有一些補強做法。例如,透過製作封閉式銷售簡報,精準推廣給潛在買方;設定階段式公開策略,像是90天內私售、逾期後公開的做法;明確設定底價與願意出售的條件,以避免錯過合理出價者。

其實,若屋主仍希望低調售屋,重點就落在仲介是否具備處理「安靜銷售」的專業能力。這類仲介應該要能協助你,在不曝光的前提下,仍有效觸及潛在買方,同時降低錯過好機會的風險。像是,能夠協助你製作封閉式的銷售簡報,精準推廣給潛在買方;或是採用階段式公開策略,例如前90天限定私售、逾期後公開的做法;甚至在前期就協助你明確設定底價與願意出售的條件,避免錯過真正的合理出價者

簡單來說,一位懂得處理私售的仲介,應該是「把控資訊節奏」與「守住談判籌碼」的專家讓你在低調賣屋的過程中,既不受打擾,也不輕易錯失時機。


最後提醒:你可以選擇低調,但別失去主導權

低調售屋不是問題,問題是,你是不是因此讓自己變得只能被動等待?有些屋主不是不能接受曝光,是不想讓外界定義自己的處境。這種心情我懂。但最理想的方式,永遠是你決定怎麼賣,而不是被市場拖著走

 
如果你也不想讓人知道,但又想把房子賣得好,歡迎私訊我聊聊。
我能協助你設計一套不曝光也能成交的推案節奏,讓你保有隱私,也保有談判空間。

這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賣法,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你的那一種。

標籤

推薦閱讀